您好,欢迎访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官方网站!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 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Institute

宣武医院神经外科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Xuanwu Hospital

科室新闻

成果发表|宣武神外天津总医院神外等团队在柳叶刀子刊报道证实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积极-基于中国61家中心研究结果

来源:神经外科 发布时间:2025-09-24 10:03:29
字号:
浏览次数:

微信图片_20250925100224.jpg

2025年9月18日,柳叶刀杂志子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中科院1区TOP/Q1/IF=8.1)在线发表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神经外科等多个研究团队题为“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in atorvastatin therapy for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a national, observational real-world study in China, 2019–2024”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阿托伐他汀;保守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在全球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传统手术减压的成功率因并发症和复发率高而受到影响。阿托伐他汀成为一种经济实惠且安全的药物治疗选择,但有关其在 cSDH 临床治疗中的益处证据有限。本项研究旨在评估中国真实世界环境中阿托伐他汀治疗 cSDH 的时间趋势、疾病特征和临床结局。

这项研究证实,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中,使用阿托伐他汀与良好的临床结局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在中国其使用率正日益增加。研究发现,与未使用阿托伐他汀的患者相比,使用后的患者在6个月功能恢复方面显示更好结果,而且住院时间缩短、费用降低,而血肿复发或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未见明显增加。

这项研究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江荣才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建教授牵头,组织内地与香港协作在61家医疗中心开展,覆盖2422例患者。

研究系统分析了2019年至2024年我国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实践的变化。数据显示,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比例从2019年的14.7%上升至2024年的53.4%;手术治疗比例显著下降。

微信图片_20250925100235.jpg

这是一项在中国开展的慢性硬膜下血肿(MR-CSDH)多中心登记研究。2019年11月1日至 2024年10月30日期间,在61家医疗机构中,成年患者每日接受20毫克阿托伐他汀或不接受治疗,持续8周,并在之后的6个月内进行随访。主要结局指标为6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至3分的良好功能结局。次要结局指标包括3个月时的良好临床结局和复发情况、6个月时的死亡率和复发性硬膜下血肿、医疗费用、疑似他汀类药物相关不良事件以及住院时间。采用逻辑回归和倾向评分匹配(PSM)进行分析。该试验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为 ChiCTR2200057179。

共纳入2422名患者(平均[标准差]年龄:70.3 [14.5] 岁;453名[18.7%]为女性),其中1777 名(73.4%)接受了阿托伐他汀治疗。接受保守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比例增加了两倍,从 2019年的14.7%上升至 2024 年的 53.4%(趋势 P 值 < 0.001),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显著下降(P < 0.001)。此外,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cSDH患者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与未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在6个月时获得良好功能结局的可能性更高(优势比 1.93,95% 置信区间[CI] 1.29 - 2.89),死亡风险更低(风险比 0.24,95% CI 0.06 - 0.92),住院时间更短(平均差[MD] -1.69,95% CI [-3.01,-0.37],P = 0.012),住院费用更低(MD -0.79,95% CI [-1.31,-0.28],P = 0.003)。然而,两组在复发性SDH(3个月和6个月)和不良事件方面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微信图片_20250925100237.jpg

论文链接 / 引用信息:

Liu T, Zhao Z, Wang J,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in atorvastatin therapy for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a national, observational real-world study in China, 2019–2024[J].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 2025, 63: 101688.

微信图片_20250925100240.jpg

通讯作者

江荣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神经外科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神经外科危重症中心 主任

2024年8月被全职引进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担任NICU主任。曾任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二级教授,主持创立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NICU。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兼脑外伤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委员兼神经重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副组长和国家卫健委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等20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学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或委员。擅长神经重症诊疗,包括急性意识障碍预后判断。是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两发明人之一并优化了该疗法,持有该疗法5项专利(含美国欧盟和澳洲专利)。应用他汀疗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超过1500名,且病例数在快速增长,治愈率为90%左右,含小儿硬膜下血肿患者31例。海内外包括北京、上海、香港、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都有他成功治愈的难治性或术后复发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先后被被评为天津市海河医学学者,2020重点领域推进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131第一层次人才和131创新团队负责人。是我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和脑外伤领域的著名一线临床专家和应用基础研究专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101篇

出诊时间:

周三上午(特需门诊) 周四下午

微信图片_20250925100242.jpg

共同通讯作者

张建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神经外科 主任

主任医师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天津市杰出人才。曾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党委书记。完成各类神经外科手术4000余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课题。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30余篇,其中SCI收录150余篇,获发明专利10项。目前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第七届主任委员、天津医师协会会长、天津市高峰学科神经外科学学科带头人。

微信图片_20250925100244.jpg

共同通讯作者

潘伟生

香港大学临床外科 荣誉教授

Wai Sang Poon, 现任香港大学临床外科荣誉教授、港大深圳医院神经医学中心荣誉顾问、香港医管局神经外科荣誉顾问。在香港中文大学神经外科服务35年,在脑损伤、脑出血及神经肿瘤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同时以高度热情致力于专科培训工作。至今发表SCI 论文460余篇,h-index 63, Citation 14000 (Scopus.com), 主编代表性著作两部,并于2010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脑损伤治疗二等奖、2015年被中华医学会授予急性脑卒中治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