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隽逸之聚 智启新章: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2025华夏神经病学论坛隆重召开

大会开幕式

隽逸之聚,智启新章。8 月 29 日至 30 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 2025 华夏神经病学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促会神经病学分会牵头主办,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联合承办,立足国内外神经病学领域发展全局,致力于搭建高标准、专业化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临床实践经验深度分享与学术研究成果高效转化,共同探索神经病学科技前沿动态,为我国乃至全球神经病学领域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韩德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卒中专科联盟主席、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主任委员吉训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党委书记管仲军,为大会致辞。大会主席、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郝峻巍为开幕式致欢迎辞,开幕式由分会秘书长钟莲梅主持。
启动仪式

共筑健康,智启新章。宣武医院与银河通用携手,共同成立主动健康具身智能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宣武医院作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与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始终站在医学前沿,积极拥抱智慧医学发展潮流。此次与银河通用达成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正是其探索智慧医学新路径的重要举措。

该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将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探索智能机器人在主动健康与智慧医疗中的应用,寻找面向未来医院场景的多元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推动神经病学等医学领域的智能化发展,也将为提升民众健康水平、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注入新的强大动力,开启智慧医学发展的崭新篇章。
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硕彦咸集。第十届华夏神经病学论坛主会场环节,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监事长王以政教授、百度计算机视觉首席科学家王井东教授,与宣武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郝峻巍教授,带来神经学科领域前沿趋势与核心命题的精彩报告。

仝小林教授带来“态靶辨治—中西医结合创新范式研究”为主题的精彩报告。他指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既要充分发挥中医调态的优势,又要与现代医学有机整合。“态靶辨治”是中西医结合的高级范式,有助于从微观入手,充分借助现代医学对疾病全程的生理、病理的研究和认识,精准治疗;同时从微观走向宏观,继承发扬中医整体观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全面发展,促进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融合,取长补短,实现突破和创新。

王以政教授作了题为“PTSD与DBS”的报告,介绍了团队近年来采用外侧杏仁核(BLA)深部脑刺激改善PTSD小鼠模型的研究。该工作综合利用环路示踪、光纤记录、光遗传以及脑片电生理等技术,揭示了BLA谷氨酸能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在PTSD恐惧、焦虑样行为产生和BLA-DBS效应中神经生物学机制。这项研究为理解PTSD的病理机制以及DBS的神经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开发更加精准和有效的PTSD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王井东教授以“计算机视觉与医学图像分析”为主题,由浅入深地讲解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如何应用到我们现代生活场景中。重点讲述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包括医学影像分割、病灶检测与多模态分析等前沿方向。王教授还探讨了Segment Anything Model(SAM)在医疗图像的泛化能力,以及视觉-语言大模型(如LLaVA-Med)在智能诊断中的潜力,为未来医学影像的自动化、高精度分析提供了重要技术路径。

郝峻巍教授以“神经免疫疾病的精准诊疗”为主题,深入剖析我国神经免疫疾病的沉重经济负担,既含患者个体治疗成本,也涉社会医疗资源投入压力。为破解此难题,其团队搭建全球规模最大的神经免疫全基因组深度测序队列,联动全国多中心整合临床生物样本库数据,经深度挖掘解析出中国人群特有遗传风险位点,为筛选新生物标志物、寻找精准治疗靶点提供关键支撑,为我国神经免疫疾病诊疗从“经验化”向“精准化”转型奠定重要基础。

伴随浓郁学术思辨氛围,第十届华夏神经病学论坛主会场圆满落幕。主会场紧扣神经学科前沿,汇聚智慧、凝聚共识,为领域创新突破筑牢交流基础。分论坛将持续深耕细分领域,后续系列报道敬请关注。华夏论坛组委会感谢参会嘉宾、讲者及各界同道长期支持,让我们共同携手,以这份坚守与协作,为我国神经疾病诊疗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