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官方网站!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 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Institute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Geriatric Diseases

科室动态

6厘米食管巨大平滑肌瘤“禁区”拆弹︱宣武医院消化内科完成超高难度STER手术

发布时间:2025-10-15 14:25:19
字号:
浏览次数:

食管是一条连接咽喉与胃的“生命通道”。当这条通道的管壁里,埋入一颗直径达6厘米的巨大平滑肌瘤时,它就像一枚随时可能引爆的“深水炸弹”。不仅压迫食管导致吞咽困难,更因其紧邻心脏、大血管和气管,使得治疗变得异常棘手。

不久前,宣武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就遇到了这样一位患者。他曾辗转北京多家知名三家医院的消化内镜中心及胸外科,得到的答复却几乎一致:“肿瘤太大、位置太险,切除风险极高,再观察看看吧。”

图片-1.jpg

**勇担重任:在“禁区”边缘寻找微创可能**

我们消化内科内镜治疗团队没有轻易说“不”。在通过胸部CT及超声内镜 的全面评估后,我们认为,虽然手术风险客观存在,但如果使用内镜经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是完全可行的。

图片-3.jpg

STER技术全称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是由中国医生首创的内镜下治疗粘膜下肿物的技术,现在已经作为标准术式被写入国际指南。它不同于传统的开胸手术,也不同于普通内镜切除。其精髓在于:**在食管粘膜上开一个约1cm的小口,开启一个“隧道口”,然后在粘膜下层建立一条“隧道”,直抵肿瘤所在。** 医生在隧道内进行肿瘤的完整剥离,最后再将隧道口封闭。


这样做的好处是巨大的:

*   **创伤极小:** 体表无切口,食管表面仅有一个1cm的微小创口,愈合快。

*   **保持完整:** 完整保留食管粘膜的完整性,极大降低了术后食管漏和感染的风险。

*   **恢复神速:** 患者术后疼痛轻,能早期进食,住院时间显著缩短。


**“隧道”内的精细雕琢,化解巨大风险**


尽管技术原理清晰,但面对6厘米、紧邻气管的肿瘤,手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任何一点偏差,都可能损伤周围重要器官,导致气胸、纵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手术当天,在麻醉科的全力配合下,我们的消化内镜团队屏息凝神,开始了这场高难度的“隧道作业”。

*   **第一步,精准开口:** 在距离肿瘤上方几厘米处,粘膜开口,建立隧道入口。

*   **第二步,开辟隧道:** 小心翼翼地在粘膜下层分离,构筑一条直达肿瘤的清晰视野通道。

图片-5.jpg

*   **第三步,完整剥离:** 这是手术最核心、最艰难的部分。我们利用粘膜切开刀,犹如雕刻家一般,沿着肿瘤包膜一点点地将它从食管肌层上完整地“剥”下来,同时严密保护紧邻的气管不受损伤。

图片-6.jpg

*   **第四步,妥善止血,封闭隧道:** 将瘤体从隧道口取出后,仔细检查创面并止血,最后用金属夹将隧道口严丝合缝地关闭。

图片-7.jpg

整个手术过程仅仅用时1小时,团队凭借娴熟的技术和默契的配合,成功将这颗巨大的平滑肌瘤完整切除,术中几乎零出血,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图片-9.jpg

**重生与喜悦:7天出院,重享美食之乐**


术后,患者恢复得非常顺利。并逐步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曾经困扰他的吞咽梗阻感彻底消失。如此高难度的手术,患者竟然在术后第7天就康复出院了。


**技术科普:为什么STER是治疗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优选?**


借此病例,我们也向大家科普一下STER这项先进的微创技术。它主要适用于食管、胃、直肠等部位的粘膜下肿瘤(如平滑肌瘤、间质瘤等)。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它的优势可以概括为 **“两小一快”**:

1.  **损伤小:** 避免了开胸或开腹的大创伤,保护了器官结构和功能。

2.  **切口小:** 体表无疤痕,体内创口微小。

3.  **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能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


**结语**


此例高难度、高风险食管巨大平滑肌瘤STER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消化内科在内镜微创治疗领域达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它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的展示,更是我们 “以患者为中心,勇于挑战医学难题”理念的最佳践行。


我们坚信,微创治疗是未来的方向。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用更精湛的技术、更小的创伤,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