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脑科学大会|脑域探索 智绘未来:2025脑科学与脑疾病学术年会暨2025年度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宣武)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探索脑科学新域,智绘健康未来。11月1日-2日,由《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共同组织,《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脑网络疾病(英文)编辑委员会做学术支持的“2025脑科学与脑疾病学术年会暨2025年度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宣武)学术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大会以“脑域探索、智绘未来”为主题,设立15个前沿分论坛,汇聚全国顶尖专家,共绘脑科学发展新蓝图。

大会聚焦脑科学前沿探索与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转化,诚邀国家相关部门领导及百余位权威专家共聚一堂,围绕多项关键议题展开多维深入研讨。会议不仅集中展示了我国在脑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更清晰擘画了未来的发展路径与宏伟蓝图,现场800余人共同参加主论坛。

参加本次大会的嘉宾包括: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周良辅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呼文亮,首都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院士,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卞修武院士,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宇,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刘冰,中国医学科学院青年北京学者、高级研究员戈鹉平教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医管中心、首都医科大学相关处室领导;雄安宣武医院,以及宣武医院河北医院、宣武医院济南医院、宣武医院内蒙古医院三家区域医疗中心依托医院主要领导等。大会开幕式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主持。
01
领导致辞

赵国光首先向与会嘉宾及同仁致以诚挚感谢,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宣武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建设及我国脑科学事业发展的鼎力支持与无私帮助。他强调,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实施与“中国脑计划”全面推进,脑科学研究已迈入以人类连接组计划为标志的脑网络新时代。作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宣武医院坚持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推动“医、学、研、产、政”五力协同,聚焦重大神经系统疾病推进前沿疗法临床转化。本届论坛系统梳理“十四五”期间重要进展,为专家学者搭建高质量交流平台,将携手推动我国脑科学事业迈向新高度。

刘冰指出,本次大会以“脑域探索、智绘未来”为主题,聚焦脑科学前沿与临床转化,是中国脑计划纵深推进的重要节点。脑科学已经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更是关乎全民健康和国家未来的重要课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将继续深化与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神经科学领域前沿技术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加大对青年医生的支持力度,为我国脑科学领域培育新动能、开辟新路径,为神经科学事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王宇表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脑科学与脑疾病研究已成为医学前沿的重要领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作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在疾病早期预警、精准治疗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围绕未来发展,他提出三点建议:强化技术创新,紧扣临床需求开展高水平研究;加强协同联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交流合作,凝聚发展共识。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充分利用本次学术平台深入交流,共同推动我国脑科学事业发展,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呼文亮指出,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正成为应对神经系统疾病挑战的关键路径。首都医科大学始终秉持创新、协作、卓越、奉献的价值导向当前正值"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学校将充分发挥附属医院的临床资源优势,将神经科学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全力支持宣武医院发挥好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强化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跨学科合作,推动神经科学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02
发布仪式

发布仪式由宣武医院党委书记管仲军主持。

会上,在现场嘉宾见证下,由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牵头编制的《中国神经系统疾病报告2024》正式发布。该报告自2022年起,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由宣武医院联合天坛医院、华山医院等全国多家顶尖医疗机构,连续四年权威发布。今年报告承前启新,全面涵盖脑血管病、痴呆与认知障碍疾病、运动障碍疾病、癫痫、神经系统罕见病、周围神经疾病等13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护理相关知识,系统整合1.5万篇中外最新文献,融汇中国人群大样本研究与高质量临床证据,为我国神经疾病防治的政策制定与临床实践提供关键循证依据。

会议同期举行了《脑网络疾病(英文)》首刊发布仪式。作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支持的高起点新刊,《脑网络疾病(英文)》由中华医学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学术支持、《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并与爱思唯尔合作出版。期刊由美国杜克大学Miguel Nicolelis院士与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主任赵国光教授共同担任总编辑。此外,编委会汇聚了来自全球14个国家的46位顶尖学者。创刊号收录了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包括赵国光教授从脑网络视角对神经科学发展的系统阐述、Miguel Nicolelis院士在皮层神经假体方面的创新发现,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权威Zaven教授对期刊使命的深度评述。期刊自创刊以来已获得中华系列杂志平台支持,并受到美国科学促进会新闻首页推荐及10余家国际学术媒体关注。在全球脑科学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该刊的上线填补了脑网络研究领域高水平期刊的空白。
03
主旨论坛

主旨论坛环节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德智院长,宣武医院常务副院长唐毅教授、副院长洪韬教授共同主持。周良辅、吉训明、卞修武、戈鹉平分别就脑外科与脑科学等前沿话题发表主旨演讲,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与启迪。

周良辅作《脑外科与脑科学》主旨演讲,梳理了脑科学从古代医学萌芽到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历程。他回顾了神经外科的发展脉络与挑战,重点介绍了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前景。同时,他也强调需要对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风险进行规范。他呼吁加强多学科合作,突破技术转化瓶颈,促进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推动脑科学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

吉训明作《烟雾病治疗新策略与疾病模型研究进展》主旨演讲,介绍了烟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治疗进展。他指出,团队通过开展间歇性低氧训练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血脑屏障结构与功能完整性,有效提升脑血流灌注并促进侧支循环建立,降低血管重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通过精准调氧技术成功构建首个符合人类临床特征的烟雾病动物模型。他表示,远隔缺血适应与间歇低氧训练有望成为烟雾病治疗的新策略,其中远隔缺血适应可显著提升成人患者血管重建术的疗效,而符合疾病特征的动物模型将为后续研究提供关键支撑。

卞修武作《神经-肿瘤互作》主旨演讲,介绍了胶质瘤通过脑白质纤维侵袭、重塑神经环路并诱发癫痫的病理过程,证实神经元与肿瘤细胞可通过突触连接及旁分泌效应促进肿瘤进展。研究还发现中枢神经对颅外肿瘤具有调控作用,远程胆碱能信号输入会加速胶质瘤发展,这为理解神经-肿瘤互作提供了全新视角,为肿瘤诊疗开辟了新途径。他指出,未来应加强神经-肿瘤互作机制研究,积极探索以神经-肿瘤突触为靶点的精准诊疗新策略,推动多学科协作,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实践转化。

戈鹉平作《脑-血代谢交换》主旨演讲,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开创的“脑-血双向代谢组学”研究,通过同步分析脑静脉窦与股动脉血样的代谢组与脂质组,首次实现了对活体人脑代谢交换机制的系统性解析,精确描绘了大脑对葡萄糖、牛磺酸等关键物质的摄取与释放规律。团队还揭示了代谢物摄取与释放过程伴随年龄增长产生的特异性变化规律。该成果不仅从分子层面揭示了大脑能量代谢的动态平衡机制,更为理解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










分论坛精彩纷呈,本次大会共设立15个前沿分论坛,内容涵盖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国家双中心”建设、认知与AI及脑疾病、多模态脑影像大数据探索、神经科学与多学科交叉、脑血管病外科及介入诊疗、全周期精护、神经病理诊断新技术、脑网络异常与神经系统疾病、“癌症-神经”互作及颅内转移瘤、疼痛的脑神经环路与诊疗、智慧药学与合理用药、合并重度神经系统疾病行非神经外科手术、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神经血管超声前沿应用等热点方向。大会还通过线上平台直播,吸引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深入开展交流。

智汇八方,共启新篇。本次盛会的成功举办,为宣武医院在脑科学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展望未来,宣武医院将继续立足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的战略定位,持续推动脑科学前沿技术的临床转化与科研创新,强化多学科协同与跨界融合,打造引领行业发展的高地,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为促进我国脑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守护人民脑健康作出新的卓越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