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中医科专业介绍
一、 专业介绍
中医科成立于1958年,于2024年与神经内科下设中西医结合脑病科资源整合,成为院内中医/中西医结合特色诊疗中心。
中医科以“脑病”为特色专科,涉及病种包括精神疾病、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神经变性病等;设急性脑出血、急性脑梗死、脑动脉狭窄、神经变性病、卒中后抑郁焦虑等中西医结合亚专业组。
二、研究团队介绍
科室现有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1名,其中拥有博士学位者12人,硕士学位2人;所有医师均具有GCP证书。
护理团队现有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7人,护士1人,其中具有GCP证书者4人。
三、 开展业务及定位
中医科现有经颅磁刺激仪、中药离子导入仪、红外线理疗仪等设备,提供中药汤剂、针刺、中药泡洗、中药冷敷、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揿针、经颅磁刺激、穴位敷贴技术、耳穴治疗等十余种治疗技术。年均门诊量6万余人次,年病房会诊量约1000余人次。
目前,医院被评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中医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区域诊疗中心,全国中西医结合创新型医院联盟牵头单位,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研究所,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地区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
中医科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基地,团队医生、护士共18人拥有药物和器械GCP证书。
科室主任曲淼为牵头PI,目前作为项目牵头人,主持《评价知乐胶囊治疗抑郁症(气阴不足、肝郁化热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Ⅱ期临床试验》,目前试验正在开展中。作为分中心负责人,参加《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剂量探索、安慰剂和阳性药平行对照评价颐脑解郁颗粒治疗肾虚肝郁型抑郁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及《中风回语颗粒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风-痰瘀阻络证)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
IIT项目方面,中医科自建科至今,陆续单独或与院内西医科室联合开展了中药治疗脑胶质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药囊虫丸治疗高颅压脑囊虫病的研究,中药益脑丸治疗小儿大脑发育不全的研究,中药治惑丸治疗狐惑病的临床研究,中药息宁丸治疗癫痫的临床研究,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虚性便秘的研究,清热止咳合剂治疗咳喘及咳喘背心治疗咳喘的研究,中药芪茸保元汤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中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益仙膏延缓衰老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中药治疗肾虚痰瘀失眠的临床研究等等,研制出了脑康Ⅰ号、Ⅱ号,益智方、失眠1号、帕金森1号、癫痫1号、帕金森Ⅱ号、抽到I号、Ⅱ号、III号等数十个院内协定处方及13个常用简易处方,方便了临床使用,提升了临床疗效。
近5年获批了省部级临床研究课题《广泛性焦虑的中医诊疗评价及疗效评价研究》、《痰火丸治疗缺血性卒中(痰热证)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基于“肾虚-痰瘀”中药复方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参麻益智方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临床系统评价研究》,其中痰火丸已与公司签订转化协议。
四、服务与支撑
中医科聚焦中医脑病,以焦虑抑郁、认知障碍、癫痫、帕金森等为主要研究方向,近五年共承担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4项,其中4项为临床研究项目。发表SCI论文5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80余篇。申请专利 7项,已授权专利 3项。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一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首都医科大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
五、主要研究者及研究人员介绍
曲淼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医科牵头PI,中医科、中西医结合脑病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系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药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专科专科负责人。国家脑病区域诊疗中心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神志病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青年岐黄学者,北京中医药新125领军人才,首都中医药2023年度杏林健康卫士,全国第四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宣武学者——神经病学领军人才。
先后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唐启盛教授、高利教授、王麟鹏教授、田从豁教授,师从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及全国名中医周铭心教授。长期从事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擅长治疗脑血管病、神经免疫病、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等神经系统常见及疑难疾病,以及抑郁、焦虑、失眠、精神分裂等精神系统疾病。
承担试验
1. 主持《评价知乐胶囊治疗抑郁症(气阴不足、肝郁化热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Ⅱ期临床试验》目前试验正在开展中。
2. 作为分中心负责人,参加《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剂量探索、安慰剂和阳性药平行对照评价颐脑解郁颗粒治疗肾虚肝郁型抑郁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
3. 作为分中心负责人,参加《中风回语颗粒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风-痰瘀阻络证)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
承担课题
1. 主持2023-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探讨肠道菌群调控LPS/NLRP3炎症小体通路促进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极化在卒中后抑郁发病中的机制及“化痰通腑”法干预机理的研究》第一负责人,经费55万元
2. 主持2023-2025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微生物-肠-脑轴在卒中痰热腑实证继发抑郁的机制研究》第一负责人,经费20万元
3. 主持2020-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脑梗死急性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继发抑郁的差异及基于肠道菌群、炎性因子改变的脑-肠轴紊乱的机理研究》第一负责人,经费55万元
4. 主持2020-2023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中医体质辨识和多模态技术的老年心身健康评估体系及服务模式研究》的子课题《老年不良心身健康状态的疾病预警及干预研究》第一负责人,经费300万元
5. 主持2020-2024年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重点项目《广泛性焦虑症的中医诊疗方案优化及疗效评价研究》第一负责人,经费91万元
6. 主持2015-2019年国自然基金《抑郁症主要中医证型生物标志物及脑功能影像学研究》第一负责人,经费70万元。
7. 主持2014-2017年“北京市首都特色临床研究”基金资助(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焦虑障碍的中医药防治及智能化随访研究》第一负责人,经费30万元
8. 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经费50万元。
9. 主持2010-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抑郁症中医证型的脑功能影像学研究》,第一负责人,经费20万元。
10. 主持2009—2011年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抑郁症主要中医证型的脑功能影像学差异及中医药干预研究》第一负责人,经费10万元。
所获奖励
1. 2005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恢复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临床研究》获教育部二等奖,第九完成人
2. 2006年:《抑郁症――中西医基础与临床》获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3. 2007年:《抑郁症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获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四完成人
4. 2009年:《抑郁症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5. 2009年:《抑郁症――中西医基础与临床》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三等奖,第三完成人
6. 2009年:《抑郁症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7. 2010年:《抑郁症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8. 2011年:《广泛性焦虑症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获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9. 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10. 2021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中西医结合诊疗新策略》华夏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四完成人
11. 2024年:《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学机制研究及耳针治疗推广应用》,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社会兼职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高级人才评价项目专家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评审专家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首发基金评审专家
国家自然基金初审评委
中国中西医心脑血管病杂志编委
中华行为医学及脑科学杂志特聘编委
世界中医药杂志英文版青年编委
Frontiers in pschiatry杂志编委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睡眠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首届睡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创新共同体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精神分会副会长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脑病学会副秘书长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老年病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老年医学会认知障碍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学会常务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学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脑血管病委员会常务委员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会常务委员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委员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与再生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世界卒中组织(WSO)会员
美国神经病学会(AAN)会员
美国神经重症学会(NCS)会员
美国路易体痴呆学会中译专家(ADLBA)
美国质谱学会(AMSA)会员
考克兰学会Cochrane 会员